一、2024年法治工作開展情況
(一)深化法治建設,提升法治意識。一是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實施,落實一把手責任制,將依法行政工作作為重要任務,強化工作措施,健全執法內容,規范執法程序,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。全面推進落實各項依法行政工作任務,進一步規范本系統行政執法工作。二是深刻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豐富內涵。加強干部教育培訓,將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培訓計劃,組織干部參加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培訓班,著力提升執法人員的法治素養。
(二)規范分類信訪,提升治理效能。一是持續堅持“首問負責制”。明確要求群眾來訪時經辦股室、單位詳盡解答,并做好記錄臺賬及后續跟進服務;落實依申請公開制度,依法依規公開熱點信息。二是抓好信訪“責任田”。局主要領導親自抓、分管領導具體抓,嚴格要求“12345”信訪件反饋時限為2個工作日、政府信訪協助接訪時限為1小時。三是貫徹落實“三個信訪”。針對勞動和社會保障信訪訴求,我局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推行陽光信訪、責任信訪、法治信訪,有效引導群眾辦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。
(三)嚴格執法,及時查處投訴、舉報案件。2024年共協調處理欠薪案件351件,涉及人數461人,解決欠薪397.89萬元。
(四)扎實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。:一是抓好源頭防控。依托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和市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,實施在建工程項目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的動態監管,做好源頭治理。今年來累計監測項目107個,監測發放工資4.13億元。二是設置治理專員。打造網格“護薪員”機制,指導網格內項目七臺帳管理,跟蹤項目工資發放情況,及時發現欠薪風險并根據風險程度納入重點監控范圍。三是推進制度落地。常態化推動在建項目實名制管理、工資專戶、委托總包代發、工資保證金、工程款支付擔保、維權信息告示牌等關鍵性制度落實落地,落實率達100%。
(五)落實普法計劃,弘揚法治精神。一是推進人社法律法規進企業、進工地。依托維權中心兩網化管理系統及惠安縣勞動維權“一站式”服務專窗,以案釋法,對前來辦理或者咨詢業務的企業管理人員及群眾講解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》、《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》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。二是開展“12333”專項宣傳。打通人社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,推動普惠政策進企業、就業助推惠民生,圍繞大學畢業生、外來農民工、社區居民等群體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的法律問題,及時回應關切,倡導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維。
(六)規范勞動關系建設,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。加強人社領域依法行政,把勞動維權作為“安民”的基本點,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改革,堅持勞動關系系統治理、依法治理、源頭治理和綜合治理。打造惠安縣勞動維權“一站式”服務專窗,實行一站式收件、一攬式調處、全鏈條解決的勞動人事爭議糾紛處理新機制。建成全市首個縣級標準化數字仲裁庭,推廣落實“福建智慧調解仲裁”信息系統,強化調解仲裁辦案質效,2024年共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513件,涉案金額8239.53萬元,結案率91.4%。
二、存在的問題
今年我局在法治建設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,但也存在著不足。一是執法隊伍不夠強大。目前我局持有執法證的工作人員共計8名,執法工作面臨著執法人員存在業務繁重、人手緊缺、專業知識及執法經驗欠缺、人員的知識結構未能很好地適應當前工作形勢等問題。二是普法工作機制不夠完善。在當前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中,仍需重點加強以下三方面工作:一是針對群眾反映集中的民生領域法律訴求和矛盾糾紛化解需求,需進一步強化專項法律咨詢服務機制建設,切實回應社會關切;二是普法工作的精準性和針對性有待提升,需根據青少年、務工人員、老年人等不同群體的法治認知特點和實際需求,開展分眾化普法教育活動。
三、2025年的工作思路
2025年,我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篤學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。牢固樹立風險意識、危機意識,圍繞自身職責,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,扎實推進法治建設工作。重點是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:
一是積極探索多樣式普法宣傳教育,結合人社業務窗口、人才招聘會等工作開展多種形式宣傳活動,針對不同群體的法治認知特點和實際需求,開展多樣式的普法宣傳。
二是強化執法隊伍建設,提升執法人員法治素養。通過知識學習、以案釋法、心得交流、人社業務比武練兵等多元化形式開展法治培訓,提升執法人員業務水平。鼓勵人員參加行政執法資格培訓考試,擴充執法人員隊伍。
惠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
2025年2月6日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